关键词:书刊扫描仪 古籍扫描仪 案卷扫描仪 非接触式扫描仪 不拆卷扫描仪 大幅面扫描仪 高精度扫描仪
周一至周五:8:30-17:00
扫码进入手机版
关注微信公众号
古代珍贵文献、古籍保护方法的现实研究价值(一)
发布时间:
2017/07/12 00:00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我国古代对于书籍的保护工作,发明了系统化的保护技术,积累了丰富经验。这些经验和方法,一部分自然地在现当代的古籍保护中沿传下来,一些方法经过改进,在现当代古籍保护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功用。尤其是近30年来,关于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现实价值研究产生了一批成果,下面从图书馆建筑方面就古代文献保护方法作一综述。
图书馆建筑:
位置
古人认识到,建筑必须进行水文地质调查。清代孙从添在《藏书记要》中说,“若往来多门,旷野之所,或近城市有无容地,接连内室、厨灶、衙署之地,则不可藏书”,“而卑湿之地不可待言也”。清代叶德辉《藏书十约》也指出:“藏书之所,宜高楼,宜宽敞之静室,宜高墙别院。”其思想与现代提倡的不能靠近江河或者低洼之地建筑的图书馆、档案建筑观是一致的。嘈杂之地,不便管理,易生变乱,而卑湿之地,湿度大,文献容易生虫、长霉。
防潮
潮湿是书籍的大敌,我国古代藏书楼的建设注意防潮。我国古代藏书楼建筑防潮的方法很多,例如提高室内的地坪、增大围护结构的厚度、围护结构层选择导湿系数小的材料和通风。
防火
我国自古以来的公私藏书家对于防火工作都是相当重视的。远在古代为了防火就有将书籍装进铜柜、铁柜的。现存我国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阁,从建楼到藏书无不将防火放在首位。在建筑上对古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,古人在藏书楼的各项设计中都注意到防火。
“互联网+”时代的古籍数字化新思路
下一篇: